法学院简介

发布者:法学院发布时间:2022-11-08浏览次数:50


【学院概况】法学院成立于2015年3月,前身为淮南师范学院政法系,是学校创办最早的系部之一。现有社会工作、法学、文化产业管理三个本科专业,现有在校生1300余人。

【师资队伍】

学院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,现有教师42名(含6名校内兼职),其中教授5人,副教授11人,博士10人,硕士32人;双师双能型教师26人。拥有省级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名;省级教学名师1名;省级教坛新秀3人。

【党建工作】

学院党建工作务实创新,党委注重发挥政治核心作用、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。法学院党委下设6个党支部,其中教工党支部3个,学生党支部3个。现有校级样板支部2个。2022年获批校级标杆院系。近年来,法学院党建工作亮点频现,被省级以上媒体报道150余次。

【专业建设与实践基地】社会工作专业作为校级特色专业、校级首批一流应用型示范专业及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并获学校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申报拟授权学科资格;文化专业管理专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。法学专业入选安徽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。现有67个校外实践基地,能够满足各类实习见习需求。2023年,法学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获批一本招生

【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】首创校级学术讲座品牌“知明大讲堂”,现共举办34场讲座,8000余人次师生从中受益;近5年来主持各级各类项目98项,其中国家社科资金项目4项,教育部项目3项,博士后面上项目1项,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4项,教育厅重点项目8项,安徽省教育厅拔尖人才项目1项、青年人才项目4项;发表著作20余部,论文370多篇。建有校级研究中心及创新团队3项,另外拥有安徽省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,淮南市市域社会治理研究院,淮南市人大基层地方立法联系点,淮南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等教科研平台。

2022年-2023年,法学院成立虚体研究中心8个,启动“老带新”科研帮扶机制。被人民日报客户端、学习强国、安青网等主要媒体报道。

【实验室建设】

法学综合实验中心继续规范各项管理制度,为实践实务教学、专业硕士授权建设工作与专业认证工作提供支撑。共计为14门课提供实训场地。

【人才培养质量】

就业创业方面,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4%以上。以学科竞赛和创业项目申报为抓手,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、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、“挑战杯”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报、大学生创业基金资助项目申报、课外科技实践创新活动基金项目申报,获多项比赛成果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会展技能大赛、广告艺术设计大赛、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、社会工作大学生论坛、模拟法庭比赛、未来律师辩论赛等专业学科竞赛,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。

【社会服务】

法学院充分利用专业优势,服务地方发展、乡村振兴和援疆支教。

法律系积极依托“普法轻骑兵”专业优势,助力乡村振兴,在平圩镇桥东村挂牌乡村振兴法律诊所,通过江淮普法行、宪法宣传周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。

社会工作系多名教师担任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督导,在三社联动、乡村社工站、司法矫正、医务社会工作、儿童保护、社会工作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多项资政报告被相应单位采纳应用。

文化产业管理系积极发挥专业优势,选派专业教师前往市文化和旅游局、文旅企业等单位挂职,增加教师队伍实践经验,并利用各类机遇带领学生开展地方文化专题调研,弘扬地方传统文化;同时,文化产业管理系不忘服务地方、服务社会使命,组织师生与市委宣传部、市农委开展各项横向课题合作,撰写专题调查报告、承办大型文体活动、承接专业学术年会等。